秘方验方
蛋白尿是多种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肾小球滤过膜结构或功能异常是蛋白尿形成的主要机制。随着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多数患者蛋白尿能够得到较好控制,但是药物的毒副作用已然成为临床医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部分患者在药物撤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存在不少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蛋白尿仍不能控制的病例。中医中药控制蛋白尿效果肯定,雷公藤多甙、白芍总苷等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中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国医大师郑新认为,现代的药理研究尚不能完全揭示中药单体治疗蛋白尿的机制。因此,只有运用传统中医思维,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进行遣方用药,才能更好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郑新认为,肾失封藏、精微外泄,是蛋白尿产生的主要病机。肾为封藏之本,藏精气而不泄。《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所谓精气者,乃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素问·金匮真言》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蛋白属于中医精的范畴,故而蛋白尿为精微外泄的表现。肾失封藏多由外邪内侵肾络所致。郑新认为,诸邪之中以风邪为害最甚,是导致肾失封藏的主要病因。
风为百病之长,中人多发水肿
所谓风为百病之长,一者风邪终岁常在,其致病机会较多;二者风邪致病,常引它邪内侵,多合并寒、暑、湿、燥、火,为外邪致病先导。凡蛋白尿患者,临床症状多见水肿,其发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古籍中多有论述。《素问·水热穴论》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医宗金鉴》曰:“风水得之内有水气,外感风邪,风则从上中,故浮肿。”郑新认为,风邪亦有内生者,其发生多与肝肾相关,肝为肾之子,肝风内动多因水不涵木,肝病日久,子盗母气,导致肾水进一步亏虚,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震颤等,与肾病水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符。
风性开泄,与肾主闭藏相克
风邪具有发散、疏泄的特点,风邪袭虚,使人玄府洞开,复以发散之性,使人津液外出而发为汗。郑新认为,一般而言,外风中人,病位多在于表,然而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为表里。《伤寒杂病论》曰:“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此文说明人体正气亏虚,太阳经气不足,风邪亦可循太阳经入于肾。若以人体而论,肌肤为表,脏腑为里,以肾脏而论,肾膜为表,血脉为里,风入于肾络,则肾膜开泄,所藏精气因风邪扰动而外泄,患者可表现为泡沫尿、尿浊,实验室检查则发现蛋白尿。肾封藏肾精,如大海蓄水,风平则浪静,如遇狂风则波涛汹涌。精为气化生的本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肾精充足则气旺,精亏则气衰,蛋白精微的流失,导致患者肾精亏虚,无以化气以温分肉、实腠理,故而卫外者虚,风邪更易内侵。
因此,郑新认为蛋白尿的产生,当责之于肾失封藏,然因风邪作祟,若徒以补肾固涩,风邪仍无以去,病情缠绵难愈,一遇外风引动则再次发病,此为蛋白尿反复发作的病机。郑新从风邪致病立论,提出外风当治以清宣疏散,内风当治以搜风息风。风寒外袭,药用荆芥、防风、苏叶、生姜等疏散风寒;风热外袭,药用金银花、连翘、豆豉、薄荷、芦根、牛蒡子等疏散风热;风湿外袭,药用羌活、秦艽、藿香、泽兰、佩兰等祛风湿;肝风内动,药用天麻、决明子、钩藤、川芎、牡蛎等平肝息风;病久风邪入络,药用僵蚕、蝉蜕、地龙等搜风通络。有患者病久气虚不固,易致邪气深入,多投以玉屏风散,并大剂量使用黄芪、白术等。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