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培训
这里介绍的是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
一、病证简要概况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以痉挛性或绞窄性疼痛为主,或痛引腰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甚则剧痛昏厥者,亦称“经行腹痛”。
画面内容:典型病例、症状体征
二、技术介绍
火草灸治疗技术是彝族民间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特色技术。它以凉山彝族地区特产植物火草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火草绒,以此为施灸材料治疗疾病。
火草是特产于凉山、云南彝族地区横断山脉山间的一种草本植物,每株有4-5片叶子,呈尖矛状,草叶仅长10厘米左右;叶子背面有一层白色的纤维,可以撕下,形象棉纸。火草可作药用,据《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记载,其“性平,味淡”,全株“祛风,暖胃,消疮毒。治刀伤,腹痛,腹泻,哮喘”。火草药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外用主要以其为原料施灸治疗疾病,名为火草灸。
画面内容:彝族群众医疗行为、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图书封面及相关内容
火草灸治疗技术在彝族民间已流传200多年,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活血散结、行气止痛、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寒湿性病证、外科病证和妇科病证,尤其治疗痛经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画面内容:火草灸的制备、临床应用
画面内容:火草灸临床操作
三、适应范围与禁忌症
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适用于年龄15-45岁,符合原发性痛经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气血瘀滞、寒湿凝滞、气血亏虚、肝肾亏损的患者。
但对于以下患者不能应用:
1.继发性痛经者。
2.原发性痛经属肝郁湿热证者。
3.机体处于不良机能状态如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
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5.皮肤过敏者。
画面内容:文字
四、技术操作方法
下面介绍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1.主要器械准备
火草灸条:每年八九月份采集新鲜的火草,晒干,筛选去除粗梗、其他草梗及杂质后,投至粉碎机碾成火草绒。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灸条制作标准(WS-11279(ZD-1279)-2002),取火草绒2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上,将棉纸两端折叠约6cm,卷紧成条,粘合密封;去毛头、整理;再用白棉纸一张封头,即成直径2.0cm、长20cm的圆柱状火草灸条,备用。
其他用具有:酒精灯、点火工具。
拍摄内容:相关器具,及其制备方法
2.操作方法
(1)取穴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子宫(双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 寸,中极旁开3 寸。
三阴交(双侧)。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拍摄内容:穴位图
(2)操作步骤
患者仰卧,充分暴露待灸部位。
医者点燃酒精灯,将火草灸条的一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灸条。随即熄灭酒精灯。
先灸气海穴。将灸条燃烧的一端,对准所选穴位行悬熏灸。先在距穴位皮肤3-5厘米范围内反复测试,以患者感觉局部有热力渗透穴内而无灼烫感时的距离为最佳施灸距离。以此最佳距离固定不动,每穴悬灸10min,至施灸部位出现红晕。灸的过程中,医者应询问患者感觉,若感到灼烫时,可将灸条上下移动,重新寻找合适施灸距离。同时密切注意灸条燃烧情况,及时弹去灰烬,以免灰烬脱落烫伤患者。
同法依次灸关元、左子宫、右子宫、左三阴交、右三阴交。
施灸完毕,撤出灸条。将燃烧的一端插入口径适宜的玻璃瓶内,使之隔绝空气而自行熄灭。
拍摄内容:操作过程
治疗时间及疗程
自患者出现经行腹痛时即开始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7日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关键技术环节
火草灸操作简便,其关键技术环节是把握施灸的距离,太远热力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太近患者感觉灼痛,甚至起泡。
最佳施灸的距离,以患者感觉局部有热力渗透穴内而无灼烫感为宜。
五、注意事项
本项技术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请阿俄拉子医师予以提示:
1.灸前向患者讲解火草灸的目的、做法,消除恐惧心理,取得其配合。
2.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观察患者感觉,适时调整施灸距离。
4.施灸过程中及时抖除火草灰,以免掉落烫伤皮肤。
5.体质较弱的患者,施灸的刺激量不宜过大,施灸时间不宜过长。
6.施灸后半小时内不宜用冷水洗手(施术者吗?);餐后1小时内不宜施灸(患者?)。
7.施灸后可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以帮助有毒物质排泄。
8.施灸过程中若刺激过强,灸后局部皮肤起泡,应注意保护,防止破溃而引起感染。
9.平时应将火草灸条置于干燥通风处,以防止受潮。
火草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彝族民间特色疗法,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应用不当,出现晕灸及灸疗过敏,对症处理即可。
项目信息
收集整理: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周建伟
昭觉县人民医院 九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