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张伯礼:“砒霜”治白血病未来也有机会获诺奖

   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医药的国际化论坛于2017年1月3-4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医药的国际化与健康中国,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打造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论坛上,前外交部部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名誉会长李肇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前《光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北京中医药大学访问学者敬天林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光明日报的记者问李部长,现在您从事中医外交、民间外交,您感觉从事这项工作的最大压力什么?有何敢想?

  李肇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我们内部搞好,内部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就会不断的提高,最近我刚刚从加拿大回来,我给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讲课,我发现在外国每一个中国人实际上都是伟大祖国的名片,不光我们当过大使,外交官的人,现在每个人都在搞外交,外交部有一个同志已经去世了,他当过中国外交部的法文翻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非洲朋友需要献血,他多次无偿献血,还有那么多中国人,在亚非拉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怕危险,好多老百姓,以为外交就是打领带,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不是这样的,外交就是不怕苦,不怕死,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就是秘鲁的部长,他们大使是个女的,身体不适,他在佳木斯,请了人给他按摩治疗,这个女总统特别接见我的时间长,她要跟我好好谈谈。然后我就先是说他对中医的感谢,所以中医外交和贫民外交的关系,我想总统打乒乓不好,我一试她的水平跟我相比差一点,女的老太太,我提议我和你咱们形成一种协商。我知道他的外交部长比较差,我们的林大使,一般。咱们打,最后我们两个,和国家的总统取得胜利。第二天一上街,他们上电视了。我打乒乓球,老百姓都认识我。这就是贫民外交,感谢黑龙江,感谢各位朋友。包括我们甘肃,甘肃是一个大省,中医药条件那么好。跟理念分不开,中医药搞的好也不是偶然的。我们提的绿色发展有关系。甘肃煤炭产量不少。但是它更重视环境发展,绿色发展,全民贯彻党中央的五大发展理念,所以我们中医药更要带头,最大的压力是我们自己怎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它变成有效的行动。我去过那么多的国家,最重要的人民至上、祖国万万岁,把成为人民好好干活,为人民好好看病,治病让大家都快乐,都成为民间的高级大夫,也是优秀外交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部长,下面的问题我想问张伯礼院士一个问题。你肯定也知道,最近我们国家的卫生部的前部长陈竺。血液专家通过砒霜发明了治疗败血病的特药,你怎么看待,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继屠呦呦之后再次获得诺贝尔奖金?

  张伯礼:谢谢,我首先表示歉意,我刚才发言时间长了,这个问题我想细说一下,实际上这个发明,不是陈竺院士,是黑龙江哈尔滨郊区的一个村医,他们有一个土方治疗败血病,这位张先生80多岁了。他是年轻去采风的时候知道这个药,他是搞血液病的,在医学大学进行研究,经历10年,原来是几味药,发现最后一味药是雄黄,它的有效成分,治疗败血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了很多的白血病人。但是黑龙江太远了。但是内地不知道。陈竺的老师王老师,我们有一个药治疗的很好,但是有一部分的病人治疗不好。还有40%没有药可以治,病人还活着他们诧异,病人说就用了黑龙江的药,王先生就让陈竺了解情况。最后证明这个药确实有效,最后明确作用的靶点、规律机制,最后引起了国际的公认。所以陈竺先生很谦虚,他获奖的时候,他领奖的时候也把张老师带过去,说我们共同得的这个奖,我们科学院也给了一个唐氏奖,把这个奖也奖给了他们两个人,他们很高兴的接受了奖金,并且陈竺同志把奖金给了红十字会。这个药,推荐为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去年陪屠老师领奖也问过,这个在候选人里边,今年的医学奖是100多项,候选人当中选出来的。我们青蒿素也是这样选出来。但是这个确实是诺奖的成果,我想这个未来几年也有可能出一个诺奖。

  主持人:我们听了这个介绍非常受鼓舞。我们也希望这个获奖。

  张伯礼:这也是我们提出来的民间中医,民间也有高手,老百姓的创造力可不要小瞧。李肇兴部长说的汗斑,这个就是例子,我说很多的民间有高手,重视民间,群众中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要有敬畏的心来学习研究。

  主持人:各位媒体,有什么问题抓紧问。

  环球记者:我是环球网记者,我想问一下李部长,世界卫生组织,有传统医药的表示,没有中医药的表述,中医药的国际化可以推动中医药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表述吗?

  李肇星: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一时的。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真的为了实现,中医药全球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要做大量实实在在的有效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前途一片光明。我充满信心。我现在不是部长,我觉得中国外交协会,真正上班的,就是我们前驻加拿大使。他也是法人,工作太多了。我现在只是一个中医的病号和受医者,竟然成了中国中医药大学的名誉教授。我为大学感到骄傲,要更好的走向国际还需要时间。我前年讲课时发现,听我课的有2000个学生,我在其他的大学讲课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学生,在吉大讲课山东话就可以,中医药大学可以讲英文,北大、南开已经有那么多人开始走向世界,给我做推拿的是一个加拿大的白人大夫,在中国安徽还是黑龙江学的中医。土耳其出差也是一个土耳其的中医,在南京学的,给我扎针。我去法国出差,有6000人喜欢中医,在学中医。这个数字让我相信中国是最大的经济体的时候,唐朝,那个时代一共有6000日本学生在中国学习,包括学习中医。所以中医走向世界也是一个过程。希望我们不断的努力。我相信靠大家的努力,靠刚才我们院士说的。把群众当成老师,包括中国群众,和一切爱好和平,主持公道的外国学生都当做老师,我们走向国际是完全可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我想起习主席在庆祝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和抗战胜利讲的,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相信未来一定会非常美好!

  主持人:我们感谢环球网的问题,也感谢李部长的回答。

  中国商报记者:我是中国商报的记者,我想问现在异地种植越来越多,会不会对药材的品质和药效产生影响?

  张伯礼:这也是大家目前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说过整个中医药的产业规模比较小,产值是224亿,可能野生的可以满足需要,现在8000亿,我们现在对野生的资源比较保护,像虫草、雪莲华、红景天都是高寒地区,生态恶劣的植物,挖掘破坏生态,需要人工栽培,还有道地原则的特点,人参就是东北,海南岛种的是人参萝卜,恶性的条件才能长出好药,同时现在也强调我们多元化栽培就是,大肥大水不一定长出好药,我看到金银花,问怎施肥、浇水,种植的人说金银花是苦命的,不需要怎么浇水,施肥。但是金银花长的很好,并且没有污染,药效非常高。我们尊重这个特点,在研究种植,国家给了很大支持,十三五规划也在支持,我们要研究好,继续家种和野生的差别,我们是有差别的。但是我们希望差别控制到最小就好。

  主持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最后请大家合影留念。然后我们结束上午的活动。最后感谢所有人的参与,我们下午有精彩的讲座对话,希望大家继续踊跃参加,谢谢大家。

京ICP备17071844号-1